如何用數字唬人: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

如何用數字唬人: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網路熱賣



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

博客來自然科普-數學分類促銷商品

  • 定價:260
  • 優惠價:9234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08

  • 如何用數字唬人: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

    購買[如何用數字唬人: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]絕對物超所值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被新聞發佈的數字嚇壞之後,該如何恢復理性?
    關於「危險」的成份,哪怕是百萬分之一,都嫌太多。
    但究竟吃下多少、身體殘留多少,就會影響到我?

    聰明人應該具備的數字觀念
    英國Amazon網路書店科普排行榜第1名
    英國一年狂銷26萬冊
    英國央行總裁、《金融時報》、《經濟學人》、《新科學人》……一致推薦

    ? 幾PPM的含量,民眾無須擔心
    ? 使用手機會讓罹患腦瘤的風險提高兩倍
    ? 油炸食品吃多容易致癌
    ? 測速照相可以降低肇事率

      如果你相信這些新聞標題,你就被唬住了。它們既不真、也不假。
     
      日常生活中,到處都是數字,數字儼然已成為現在最高級的語言,會說這種話的人,稱霸為王。數字讓人一看就懂的特性,往往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更吸引民眾的注意力。

      但數字卻往往被操弄來欺騙社會大眾,而不是讓大家明瞭事情的真相,數字的角色極端模糊,既有信服力,又有欺騙力,到底我們要如何看透數字?

      媒體利用社會大眾對食物與環境健康的恐懼,經常報導譁眾取寵的數據,一律搭配「研究顯示,可能會致命」的聳動標題。關於「危險」的成份,哪怕是百萬分之一,都嫌太多,關鍵不在多少ppm、多少微波量,你還得知道持續多久。

      兩倍的風險聽起來很嚴重,問題是,要用幾年手機?從十萬分之一的可能,增加一倍嗎?

      高溫油炸食品會致癌,問題是,要吃多少、連吃多久,才會致癌?

      長期憂心青少年犯罪的人,終於找到最新的佐證數字,但青少年以為的犯罪,就是法律定義的犯罪嗎?

      政府單位愛引用數字支持自己的施政方針,但新聞從來不說,有些地區自從裝設了測速照相機,車禍數目不減反增。

      聰明人不被數字唬弄。牛津大學首席經濟學者與名記者聯手出擊,拆穿統計學上重複計算、騙人圖形等唬人伎倆,引用生活中切身相關的新聞事件,利用普通人所具備的常識、生活經驗與能力,帶領讀者還原事件的真相,練就一生受用的數字透視力。

    作者簡介

    布拉斯蘭(Michael Blastland)

      記者,主持節目包括《或多或少》、《分析》(Analysis)等當前話題的節目,也主持歷史性節目《我們為什麼那樣做?》(Why Did We Do That?)

    迪爾納(Andrew Dilnot)

      經濟學家,牛津大學聖休學院(St Hugh's College)院長,擔任過倫敦財政研究所(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)主任,主要研究興趣包含政府的經濟政策以及其對收入分配、勞動市場行為、儲蓄和退休金等領域造成的影響,並研究政府預算法規的控制與制定,如何監督政府的財政政策。因經濟政策貢獻卓越,2000年被授予司令勳章(CBE)。

      兩人聯手主持英國廣播公司第四電台(BBC Radio 4)廣播節目《或多或少》,節目推出以來大受歡迎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自然科普書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